查看原文
其他

朝鲜经济基础结构和发展战略——从工业布局角度看自力更生路线的实际情况

安成浩 译 东北亚研究通讯 2024-03-23


前言:自力更生路线是朝鲜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路线。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将投资的优先顺序放在重工业上,依靠本国的技术和资源,在多方面发展经济。朝鲜的工业布局是指工业部门企业的地方布局。工业布局是在全国各地组织社会生产事业,合理配置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这对发展国民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济辞典⑵》,1985,p.160)。因此,分析朝鲜的工业布局是对朝鲜自力更生路线实际体现方式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于朝鲜经济的统计资料非常有限,笔者利用《朝鲜地理全书》这一朝鲜发行的公开资料,构建了一个微数据库,涵盖了上世纪80年代之前朝鲜存在的大部分企业,并利用而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笔者过去的研究进行总结和介绍的方式,从工业布局的观点出发,阐明朝鲜经济基础结构,解释作为该国经济发展战略基础的自力更生路线是如何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探讨朝鲜经济基础结构对该国至今的生存战略产生的影响。



01

朝鲜工业布局特点


1945年朝鲜半岛从日本殖民统治获得解放时,朝鲜半岛北部存在着矿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的工厂,但大部分集中在咸镜北道和咸镜南道以及平壤。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解放后不久的1946年12月,曾经指出日本殖民时期建立在半岛北部的工业是偏向于自然资源开采工业,认为这是为日本的利益只开发一部分地区的“偏颇的、畸形的”工业布局。为了振兴在解放前后混乱中被破坏的工业,并克服殖民统治时期经济的“偏颇性、畸形性”,以金日成为中心的朝鲜领导层开始在经济各部门进行新的投资和建设。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使朝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正在重建或建设的工业设施被摧毁。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大规模援助下,朝鲜的战后重建进展迅速。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朝鲜迎来了正式的工业开发时代,在这过程中朝鲜迅速推进工业企业布局。


朝鲜工业布局的特点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分布。这种工业布局是在朝鲜领导层的政策推动下实现的,其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多种部门的工业(均等原则);


第二,使工厂、企业靠近原料燃料的生产地和消费地(就近原则);


第三,布局工业考虑国防(国防原则)。


其中,第三项国防原则反映了朝鲜战争中因美军轰炸遭受巨大损失的经验教训。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工业基地被轰炸的风险,在全国各地分散布局企业。从工业布局的角度来看,实质上与第一个均等原则相同。因此,工业企业的布局原则可以归结为“就近原则”和“均等原则”。根据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朝鲜一直在大力推行“均等原则”。

 

表1朝鲜各工业部门企业数量及均等配置倾向(基尼系数)的历史变迁

来源:笔者撰写

 

正如前言所述,由于朝鲜公布的统计资料极少,迄今几乎没有对单个企业进行基于微数据的工业企业布局分析。不过,利用微数据对朝鲜的工业布局进行分析并非不可能。20世纪80年代末在朝鲜出版的《朝鲜地理全书》列出了多家位于全国行政区域的企业,可以用它们制作企业数据库。


笔者把《朝鲜地理全书》中记载的企业全部提取出来,按照工业部门和市、郡单位的行政区域进行分类,制成了总数4598家企业的数据库。根据该数据库,用基尼系数及洛伦兹曲线表示朝鲜企业配置的均等性,实证性地分析了工业布局中的“均等原则”是如何实现的。从基尼系数的这一变化来看,工业的均等布局趋势从解放后不久的1940年代就可以观察到。解放前的企业总数为126家,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咸镜南道、咸镜北道和平壤。1945年解放后,企业数量从126家增加到367家,增加的企业平均分布在各个地区(见表1)。


均等配置倾向在朝鲜战争之后进一步加速。20世纪50年代,企业总数增加到1615家,除冶金工业等一些大企业外,轻工业企业和重工业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均衡布局。在接下来的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企业总数增加到4598家,均等布局一直在推进,但与50年代相比,速度较为缓慢(见表1)。


从上述的观测结果可以看出,工业企业的均等布局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快速进行,此后没有急速的变化,而是以稳定的速度继续推进。图一是将企业总数均等分布趋势图解化的劳伦兹曲线的变化图,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新设了近3000家企业,但如图所示,劳伦兹曲线的形状没有戏剧性变化。可以说,在20世纪50年代,朝鲜工业布局的基本格局已经基本完成。

 

图一 1945年解放前至1980年代洛伦茨曲线走势   来源:笔者撰写

 

不过,朝鲜工业企业布局按照均等原则进行,并不意味着全国行政区域开发完全相同。朝鲜有一个被称为工业城市的全国产业联系行政区域,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大企业集中分布在这些工业城市。而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中小企业则分布在一般行政区域内,以便在该区域内实现自给自足。在下一节中,将从工业布局和公司-地方网络的角度,探讨朝鲜自力更生路线的特点。

 

02

朝鲜企业-地方间网络和自力更生路线


在进入本节讨论之前,先说明本文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以及“工业城市”的定义。作为体现朝鲜企业规模的指标,可以考虑该国规定的企业等级、产值、员工人数等。在《朝鲜地理全书》中,这些信息只记载了很少一部分,很难作为统一的分类标准。但是记述朝鲜工业经济的整体概况和工业布局特征的《朝鲜地理全书(工业地理)》第2章记载了各个工业部门的主要企业。本文以重工业部门和轻工业部门的企业为对象,提取该记述数据并与数据库进行对照,将符合条件的312家企业分类为大企业,其他分类为中小企业。


这一信息仅反映了《朝鲜地理全书(工业地理)》出版的1989年时的情况,从数据配套来讲,只能对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进行分类。另外,在与工业地理的记述信息进行核对时,使用了包括设立年代不明的企业在内的数据。按照这一分类,312家大公司和4675家中小企业的配置用基尼系数表示,就如表2所示。


中小企业的基尼系数无论在重工业部门还是轻工业部门,都低于表1所示的80年代的基尼系数。这表明它们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广泛。相比之下,大公司在双方部门基尼系数都很高,可以说是有偏差的配置。由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绝对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能进行正确的比较,但从企业规模来看,工业企业的均等配置是以中小企业带动的形式实现的。


以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工业城市的数量为轴,可以更容易理解它们在布局趋势上的差异。工业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工业集中的行政区域,被定位为连接地方及全国产业联系的节点(《朝鲜地理全书(工业地理)》,1989,pp.316-319)。《朝鲜地理全书(工业地理)》特别指定21个行政区域为工业生产力集中分布的工业城市。另外,平壤市、南浦市、咸兴市、清津市、端川地区等5个行政区域是工业生产规模更大、城市人口及城市领域广阔的工业城市。


如果将这些工业城市和其他地区分开,按企业规模看重工业及轻工业企业的布局如表3所示。位于工业城市的大型企业比例为73.4%(=51.6% +21.8%),中小企业的比例为36.0%(=17.2%+18.8%),相对来说,大企业更倾向于集中在工业城市。其次,从各部门的构成比例来看,大型企业中重工业部门占整体的72.1%(=51.6%+20.5%),与此相反,中小企业中重工业部门占43.8%(=17.2%+26.6%),轻工业部门占56.1%(=18.8%+37.3%),轻工业所占比例较高。


事实上,许多在朝鲜经济运行中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大企业都位于这些工业城市,其他行政区域广泛分散地分布着各部门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主要生产生活必需品。工业城市集中分布了重工业部门占多数的大企业,而地方则广泛分散分布了不同部门的中小企业。朝鲜的工业布局可能是以均等原则为前提的,但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区域自给自足的经济周期,将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大企业集中在工业城市,将金属、机械和化工部门的战略物资供应给全国各地,而将中小企业分散在地方,从而使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集中在工业城市,成为产业之间的基地。这一工业布局或许才体现朝鲜自力更生路线的本质。


从《朝鲜地理全书》行政区域卷的记述中,可以得到关于个别企业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供应地的范围是停留在该企业所在的“市、郡内”,还是超越该企业扩展到“道内”,还是扩展到“道外”,在全国范围内供应的信息。在本稿中,关于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供给地,大企业抽取了164家企业的记述信息,中小企业抽取了1414家企业的记述信息。此外,关于接受原材料和燃料供给的原燃料地,大企业获得了105家公司的信息,中小企业获得了797家公司的信息。根据这一数据,我们按照企业规模、产业部门和工业集中度对企业生产活动和地方网络进行了分类,并对其独立性进行了检验,得出了如下分析结果。

 

表2 大公司及中小企业均等配置趋势[基尼系数]

来源:笔者撰写

 

表3 企业在工业城市及地方布局[占比]

来源:笔者撰写

 

①大企业顾名思义是战略性的存在,广泛接受全国范围内的原料供应,生产的产品也供应全国。

②大多数中小企业从其所在区域获得原材料供应,生产的产品也在其所在区域内消费,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自产自销”型企业形式。

③位于工业城市的中小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提供产品的比例有所提高。

 

集中分布在工业城市的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企业-区域网络,而分散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基本上在其所在区域内建立了网络。换言之,自力更生路线旨在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是指重工业领域的大公司生产机床、建筑机械和重要化工产品,并将其供应给全国各地,而地方中小企业利用这些生产资料和中间资料进行生产活动,以实现各地区尽可能的自给自足。


在这种工业布局下运行计划经济,对于规模较小又分散在全国的轻工业企业,是由本地区的地方行政机关作为主体进行管理的。集中在工业城市的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大企业,由中央行政机关直接掌控和管理。


朝鲜经济的基本结构从金日成到金正日,再到金正恩所继承,对朝鲜的生存战略产生很大的影响。

 

03

“苦难行军”以后的朝鲜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


朝鲜工业虽然是自我完善的结构,但并不意味着仅靠国内资源和产业基础就能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朝鲜煤矿丰富,但却无法生产对钢铁产业至关重要的焦炭。朝鲜也不产石油。虽然煤炭是主要能源,但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使用石油是必不可少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朝鲜还能通过与中、苏等社会主义阵营的贸易获得这些重要物资(三村光弘,2017,pp.42-54)。


但随着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崩溃,朝鲜丧失了原本可以在友好条件下进行贸易的社会主义市场,不得不用硬通货进行贸易结算。与苏联的贸易额急剧减少,原油进口被迫中断。在生产设施运转受阻的情况下,1995年接连发生大规模水灾,全国范围内受灾严重。由于许多煤矿被淹没,能源状况变得越来越紧张,农业生产也急剧下降,供应系统瘫痪,从而陷入了伴随大规模饥荒的严重经济危机。


1994年7月金日成去世之后,金正日继承,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从1996年1月朝鲜宣布开始进入被称为“苦难行军”的紧急动员体制,并着手恢复经济基础。在工业部门,他致力于矿业和电力工业等能源部门的复兴,以及机械工业和化学等支柱产业的生产正常化。由于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1998年前后开始重启生产设施,2000年宣布结束“苦难行军”。进入21世纪以来,朝鲜经济呈现出缓慢的恢复趋势,这意味着在最低限度启动基础产业后,朝鲜开始了自立性产业基础周期。


朝鲜平壤万寿台金日成(左)、金正日(右)铜像


经济复苏并不意味着回归到从前。经历了“苏东风波”和国家供应系统功能不全的朝鲜经济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扩张。在“苦难行军”时期为了人民生活,朝鲜允许集体农场以副业生产的物品基于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被认可为非国营流通网的一种形式。农民市场开始是定期进行交易,后由于交易火爆,改为常设化,并扩大到企业间的物资交流等。由于政府警惕市场经济的渗透和随之而来的人民价值观的变化,从2005年开始尝试控制市场,但却无法将其置于冷战时期那样的严格控制之下。可以说,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已经成为朝鲜经济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金正恩继续推动经济改革,以历史上形成的工业结构为基础,以稳步吸收市场经济活力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形式推进。


在金正恩主导的改革政策中尤为重要的是工业部门,从2013年开始全面实施的被称为“社会主义企业责任管理制”新的经济管理制度。企业责任管理制旨在通过大幅扩大国营企业的自由裁量权,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活力。企业责任管理制下赋予企业的权力是多方面的,但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授予“价格制定权”和“销售权”。除部分重要产品外,企业可以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制定产品价格并进行销售。


金正恩领导下的工业部门经济改革不仅仅是企业责任管理制。最近,开始鼓励企业之间以“订单合同制”的形式,根据需求和供给,进行生产活动所需的交易。在采用计划经济体系的朝鲜,原先企业间交易的原则是根据国家命令进行,因此引进了根据需求和供给认定交易的制度,这是值得关注的变化。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是通过订单合同进行的。根据笔者2016年从朝鲜社会科学院得到的资料,现在计划指标有“国家指标”和“企业指标”两种。国家指标和以前的计划经济一样,根据国家目标进行生产,并以国家规定的价格进行供应。企业指标可以通过订货合同制和企业间的独立交易来确保原材料,所生产的商品企业可以自己设定价格进行销售。每个工业部门的国家指标和企业指标的分配存在差异,重工业部门的大企业70%以上的生产活动都是按照国家指标进行的,而轻工业部门的中小企业则被允许在企业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订单合同制进行大部分的生产活动。


根据企业责任管理制赋予价格制定权,在订货合同制下根据需求和供给进行生产及交易,这也可以解释为市场经济的部分容忍。如前所述,可以认为工业部门正在推进的经济改革的目的,与其说是试图在计划经济体系下重新严格控制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已经扩大的市场交易空间,不如说是通过容忍和利用市场交易空间,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支柱产业的重工业部门并没有改变通过国家指标直接由国家掌握和管理的方针。主要是轻工业部门的企业大大扩大了自己自行决定开展经营活动的空间,甚至允许部分市场交易。在这一背景下,朝鲜经济的“市场化”在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轻工业领域扩大,同时这也与地方轻工业部门不是中央直辖管理的对象这一历史背景有关。


金正恩推行的经济改革,是在原有工业布局政策延长线上的改革。一方面对重工业部门的大企业实行中央集权管理,另一方面将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轻工业和日用重工业部门分散部署在各地,旨在以地区为单位构建自我完善的经济循环。金正恩时代经济改革的特点也许可以说是在不严重脱离金日成时代形成的工业基础的历史积累的范围内,正在摸索可实现的政策。


2018年以来,由于国际社会制裁趋严,朝鲜对华贸易受到相当程度限制,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压。此外,为了防控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朝鲜采取了严格的国境封锁措施,对外贸易进一步下滑。


由于这些制裁和大流行病的影响,预计未来几年朝鲜经济可能出现相当部分的下滑。但正如所看到的,自建国以来积累的基于自力更生路线的工业基础至今仍在维持。这就意味着只要能够进口必要的重要物资,就可以进行最低限度的经济活动。因此,应该注意到朝鲜不会屈服于多年的经济制裁,其发展战略的基础就是这样的经济结构(注释省略)。

 

参考文献
日语文献
中川雅彦编,《朝鲜社会主义经济的理想与现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管理》,亚洲经济研究所,2011年出版。
三村光弘著,《现代朝鲜经济——走向挫折与再生的历程》,日本评论社,2017年出版。
柳学洙,“解读金正恩时代的“朝鲜式经济管理方法”,《亚洲研究世界趋势》No.243. 2016年。
柳学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布局政策——使用企业水平数据的均等布局原则的实证验证|”,《亚洲经济》,第59卷第2号。2018年。
柳学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布局与企业-地方间网络”,《比较经济研究》,第56卷第2号,2019年。
朝鲜语文献
朝鲜社会科学院主体经济学研究所编,《经济词典(2)》,平壤:科学院地理学研究所,1985年出版。
朝鲜科学院地理学研究,《朝鮮地理全书(工业地理)》,平壤:教育图书出版社,1989年出版。

 


作者:柳学洙,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外语系副教授

翻译:安成浩,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编《ERINAREPORT PLUS》,No.159,2021年,APRIL。

https://www.erina.or.jp/wp-content/uploads/2021/04/se15920_tssc.pdf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


 李成日 | 新时代的中朝关系:变化、动因及影响 姚传德:日本的东北亚研究

 韩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团体——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

 梁云祥、郭雨南:试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整合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的身份焦虑究竟是什么? 韩国最重要的产业研究机构——韩国产业研究院 海外蒙古学研究述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